禁庭: 140-160

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.wawx.net提供的《禁庭》 140-160(第15/29页)

春夏瞧见公主脸颊微红,以为殿下还是觉得热,便拿了一把雀鸟团扇来,本想给殿下扇凉,哪知太平手快,竟一把接了过来。

    春夏愕在原处,只见公主侧身轻轻挥扇,一半儿凉风拂向自己,另一半儿凉风却是拂向了身侧的婉儿。

    婉儿得了凉风,嘴角笑意更浓了些。这个殿下,真是时时刻刻都在宠她。

    对太平而言,婉儿只须享着便是,只要婉儿欢喜,那她也欢喜。她重活一世,初心不就是这点小九九么?

    与此同时,有的士子在几案上奋笔直书,有的士子杵着脑袋想这题的对策,还有的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切题。

    当中有一青衫少年,呆呆地望着应天门下的太平与婉儿,喃喃念道:“舞凤迎公主……”

    “道济,发什么呆呢!快对策啊!”身边的同窗拐了他一下,将他从失神中拉了回来,“快写!”

    少年沉下眸色,呢喃道:“这就写,这就写。”说完,提起笔来,在卷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    洛阳,张说。

    第151章 称量

    清香燃尽, 礼官鸣锣,示意众考生停笔交卷。

    春官官员们一一将士子们的卷子收整一起,恭敬地呈向了应天门下的太平。太平命人搬来十张几案,将卷子搁置案上。

    士子们紧张地张望殿下, 都希望殿下能先看自己的答卷。

    往年明经考试, 这些士子们在答题之前,便给春官尚书或是春官侍郎行过卷, 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。

    不行卷, 尚书与侍郎便没听过该士子的名字,阅卷之时, 给的评定便会低上一等。本来士子科考都在往年的二月或是三月,今年武皇初登大宝,求贤若渴,是以将春闱提成了秋闱。时间提前, 有许多士子还来不及行卷, 甚至向武三思行卷的士子们也等于是做了无用功。谁也没有想到, 武三思才当上春官尚书不久,便因管束下人不利,被武皇去了官衔, 成了个闲人梁王。

    公主才上任春官尚书几日, 士子们递去的行卷也不知殿下看了多少。所以, 今年这场秋闱比往年的春闱公平了许多。不少寒门士子都希望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, 博一个好功名,他年青云直上,封王拜相。

    天津桥头,人头攒动,千名士子注视着殿下的一举一动。

    太平端然走至第一张几案边, 拿起了第一份考卷,却递给了一旁的婉儿,笑道:“婉儿你来。”

    称量天下文章之事,还是婉儿拿手。

    有些士子并不认识婉儿,瞧见公主竟把试卷递给了一个女官,不由得更紧张了。当中有人不悦嘟囔了起来,“一个女官懂什么文章,殿下这是在侮辱斯文!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么?”竟有人开始附和。

    士子之中的议论声渐大,偶有几句飘入了太平的耳中,她听的清楚。

    谁说女官就不懂文章?!

    太平冷嗤一声,负手望向士子们,“你们可知她是谁?”

    士子们的议论声一瞬静下,他们也想知道这女官到底是谁,竟有资格评阅他们的文章。

    “内舍人上官婉儿。”太平扬声说罢,一脸得意地望向婉儿,“天下诏令,半数出自她的笔下,尔等以为,她有没有资格评阅诸位文章?”

    婉儿听得耳烫,给太平递了一个眼色,示意她莫要张扬。

    太平视若无睹,命春夏接下她手中的纸伞,牵着婉儿往士子面前一站,“她的祖父上官仪,想必诸位听过这个名字。”说着,她的声音扬起,“母皇求贤,不拘一格,不论你们出身如何,是大周人,还是他国人,只要能为朝廷效力,有真才实学,皆可入朝为官!”

    太平知道,若是当着母皇的面大肆夸奖上官氏,一定会招来母皇的不悦。是以她换了法子,在夸婉儿,也是借婉儿的出身告诉天下士子,只要有才,朝廷必定重用。

    城头之上,武皇听到“上官仪”三个字时,眉心微微一蹙,可听到太平后来说的那些话,她终是舒展了眉心,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自语道:“这丫头,是个机灵鬼。”

    裴氏顺势夸赞道:“殿下与陛下同心,大周必会迎来一个盛世。”

    武皇自从坐上龙椅之后,发现这些夸赞的话悦耳了不少,她含笑瞪了一眼裴氏,“你也机灵了不少。”说完,她自座上站起,扶着城头往下下旨,“传朕口谕,今次试卷,由婉儿亲阅。”

    天下男子觉得女子不如他们,那便从大周朝的第一次秋闱开始,武皇便让他们瞧瞧,上官婉儿这个内舍人的才学能有多高。

    天子都开了口,那些士子也不敢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“诺。”婉儿恭声领命,展开了手中的第一份试卷,匆匆一读后,微笑道:“范阳卢奇,乙下。”

    太平看向一旁记录的春官侍郎武崇训,“二郎,记下。”

    武崇训其实是武三思的第二个儿子,只因长子早夭,是以承序当了梁王世子。他听见太平吩咐后,便展开了宣纸,记下了这第一份试卷的成绩。

    卢奇听见了自己的成绩后,颇是不服气,他挤出人群,对着婉儿一拜,凛声问道:“敢问大人,为何是乙下?”

    婉儿轻笑,徐徐道:“公子引经据典,虽然严谨,却少了自己的见解。所谓‘昭昭’,只解其义,不出实策,洋洋洒洒数百字,却无一句可用,是以定为乙下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卢奇只觉愧赧,哪里还能再多说一个字,连忙退回了人群深处。

    太平暗暗心喜,再见这样傲然自若的婉儿,她是由心地觉得愉悦。她的婉儿就该站在万人之前,泰然称量天下文章,让后世之人永远记得她的名字——上官婉儿。

    婉儿拿起第二份试卷,看完第一行便合上了,“临淄,王彬,丙下。”

    这王彬是个急性子,听见这么低的评分,当即卷了衣袖挤了出来,“只是丙下?!”他行卷时给了武三思不少好处,明明武三思说他文章惊天地,怎么都该是甲等。

    太平凑过来瞧了一眼,忍笑道:“王彬,题目是如何‘昭昭’,你将《孟子》默写一遍,究竟何意啊?”

    王彬挺直了腰杆,认真答道:“回殿下,熟读《孟子》,便是在下的答案。”

    婉儿可不留他半分情面,“照王公子所言,高僧渡世,只须埋头诵经便可,不必传道,不必解释经文,世人便能懂得佛法了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王彬语塞。

    婉儿继续道:“敢问王公子,如今可能将《孟子》倒背如流?”

    王彬大惊,“为何要倒背?”

    “是公子先言,熟读《孟子》,便是‘昭昭’。若是公子都未做到,这样的策对,有何意义?”婉儿再一句反问。

    王彬急得满头大汗,情急之下,反击道:“我……我确实做不到,可上官大人你呢?”

    “我能。”婉儿笃定开口。

    王彬冷笑,“在下不信。”

    太平不悦地瞪了王彬一眼,刚欲说什么,却被婉儿扯了扯衣袖。只见婉儿往前走了一步,朗声诵道:“‘由孔子而来,至於今百有馀岁,去圣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晚安文学,wawx.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