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晚安文学www.wawx.net提供的《禁庭》 90-100(第6/17页)
。眼泪一直噙在眼眶中,婉儿不敢让眼泪涌出来,这个时候她不想让太平的自责放大,不想让殿下看了更难过。
“驸马是裴延休。”
太平缓了许久,终是把这六个字说了出来。
婉儿微愕,却很快平静了下来,从怀中摸出了手帕,递给了太平,“一切自有命数,臣该回去向天后复命了。”
原以为一切挣扎皆是徒劳,可驸马人选既然已变,便证明逆天改命并非毫无可能。
太平接下手帕,忍不住往前走了半步,“你不要逞能。”
“天命之事,不必臣逞能,便有结果。”婉儿轻笑,“殿下只须记得,不管发生什么,在臣心里,殿下永远是殿下。”
第94章 回轨
太平哑笑, 眼底还噙着泪光。
“还有一份密诏,父皇允我以公主之身参理政……”
“嘘!”
婉儿急忙打断了太平,低眉道:“臣只知下旨赐婚的诏书,其他的什么都没听见。”说着, 婉儿将声音再低了低, “臣有其他法子让殿下得到这个‘名正言顺’,还请殿下继续藏拙, 莫要妄动。”
天子此诏, 无疑是借军威正盛的裴行俭来打压武后。倘若太平真在天子驾崩时拿出此诏,无疑是给武后的帝王梦添堵, 太平羽翼未丰,如何是武后的对手?
亲情在帝王霸业面前,不堪一击。
婉儿上辈子亲眼见过太多,她知道太平绝对不会有好下场。
毕竟, 武后膝下尚有皇子, 皇子膝下也有孩子, 嫡出一脉可选之人有太多,再加上武氏那边的子弟,武后就算再喜欢太平, 大业将成之前, 怎会为了一个女儿放弃龙椅呢?
“殿下不要赌帝王之心, 因为殿下输不起。”婉儿不便直言, 说完这句话后,再对着太平一拜,“臣也输不起。”
太平沉默。
婉儿直起身子时,一字一句地道:“重活不易,殿下甘心一切徒劳么?”
太平摇头。
“殿下多多保重, 臣告退。”婉儿再行了个礼,转身朝着来时路徐徐走去。
太平远远望着婉儿的背影,直到婉儿走出视线,她才沉沉一叹,转过了身去。婉儿的提点,即便没有明说,她也能领会其中关键。
天心难测,帝王家谈“情”,太过天真。
太平哑涩笑笑,用婉儿的手帕擦去了脸上的泪痕。
阿娘是疼爱她的阿娘,也是他日的天下第一女帝,她经营半生,为的就是“君临天下”四个字,自己若是挡了阿娘的道,那的的确确是找死。
蛰伏,才有羽翼丰满的一日。
太平深吸了一口气,望向通往中书省的宫道。婉儿说,她会一直相随,得此一诺,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可怕呢?
走下去便是。
太平迈出第一步后,随后的步子越走越快,很快便消失在了宫道尽头。
贞观殿中,裴氏趁着暮色点亮了宫灯,刚欲退出正殿,给武后传膳,便瞧见了赶来复命的婉儿。
“天后,婉儿回来了。”裴氏提醒武后。
武后正蹙着眉头翻看近日的奏报,听见婉儿回来了,眉心微舒,抬眼看了过来,“打听到了什么?”
婉儿趋步入内,尚未开口,裴氏已领着正殿中的宫人们退下了。
“禀天后,陛下下旨给公主赐婚,驸马并不是薛绍。”
“不是薛绍?”武后倒是颇为惊讶。
“裴行俭次子,裴延休。”婉儿如实答话,“现下殿下应该已将诏书送至中书省,臣方才没有理由拦阻殿下,只得先赶回来回禀天后。”
武后的眼底闪过一抹惊色,半是因为李治选的这个驸马杀得她措手不及,半是因为婉儿竟然找不到理由拦阻太平。
“你真的找不到理由拦阻?”武后沉声一问。
婉儿坦荡地迎上了武后的目光,“裴行俭军功赫赫,在军中也有颇有威望,陛下选择他家次子结为姻亲,于殿下将来也有助益……”她话锋忽地一转,“只是如此一来,天后这边可就为难了。”
武后冷嗤,“终是记得你现下是本宫的臣了?”
“请天后恕罪。”婉儿顿时跪地叩首。
武后静默片刻,喃喃道:“太平嫁谁都可以,唯独不能在这个时候嫁裴行俭的儿子。”她不得不承认,雉奴果然还是当年的晋王,总能出其不意地来一招狠的。
“婉儿,速拟诏书。”武后想好了一计,“关中今年果然出了旱情,虽说不知会持续多久,可事关百姓生死,半点耽误不得!拟诏,命关中下辖官员,全力治灾,再命户部筹集款项,即刻发往关中赈灾。”
婉儿领会了武后的用意,起身走近案几,提笔便开始书写诏书。
洛阳公主府修建的用银颇高,户部那边还正在审核,如今突然下旨赈灾,势必会打乱那边的计划,延后修建公主府。
武后等婉儿这道诏书写完,审视一遍后,便唤了裴氏来,命裴氏先送往中书省。
裴氏临行前,武后的声音忽然沉下,“裴氏,记得提醒中书省那些官员,这个时候百姓第一,公主婚事可以暂时往后延几日,就说是本宫的意思,不想太平在天灾时担上骂名。”
“诺。”裴氏领命退下。
“婉儿,再拟一诏。”武后拿起一旁的军报,“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,镇守西北,谨防突厥趁关中旱情又来袭扰边境。”
“诺。”婉儿很快写完了这道诏书,武后便催她送往中书省。婉儿领命,不得不再次惊叹武后的处事能力。
借着天灾,两道诏书下得合情合理,即便天子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。
这一击反杀,杀得干净漂亮。
李治等了两日,没有等到太平的赐婚诏书,却等到了救灾与镇边的两道诏书。他清楚诏书送至中书省,媚娘便会很快知晓,却没想到媚娘竟会用这种法子拖延太平的婚事。
只是拖延,并不是反对,还戴了个“国事当先”的名头。李治气在心底,却也无法驳斥,只得依着武后行事。
去年太平请旨祈福,在晋阳屯了不少粮草,倘若旱情持续不久,这些粮草正好派上用场。即便这场旱情持续很久,到了雨季,自然也能消解。
现下是三月初,到雨季还需三个多月。若是这三个多月突厥没有再犯,那李治便可将裴行俭召回洛阳,想必那时候洛阳公主府已经建成,媚娘也再无拖延的理由。
最多,只用等三个多月。
李治算清楚了一切,却没有算到天数。
关中大旱不仅是持续了三个多月,到了雨季,天上依旧一滴雨也没有。太平虽说屯了粮草,可旱情如此厉害,关中一带颗粒无收,连带陇西也粮食紧张,即便有屯粮,也不够这两地百姓果腹。更何况,西北果然突厥有变,一部分屯粮征用为军粮,送去了西北兵营。
百姓因为缺粮饿死者甚多,李治下令,调集四处粮食运往关中与陇西两地赈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晚安文学,wawx.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