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晚安文学www.wawx.net提供的《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》 300-320(第2/39页)
有些蛮横,但好在画师接受良好,只要求了画材和颜料,把自己关在马车里也相当愉快。
“早上没有走官道,抄了一条小路,正好经过这里。他在这座山的背面,画上了一个有意思的颜色。”薛瑜翻开早上收到的最新稿件,指给陈关看,“有可能是颜料,但这里是红色的,我觉得就值得去看看。等吏部定下来下一任郡守,就能派人去挖挖看,到底有没有铁矿了。”
陈关凑过来看了一眼,在简陋的只有一条蜿蜒通道,乍看完全看不出来是舆图的纸张上标记了刚刚驶离的地方,应答沉稳,“是。殿下沿途辛苦,预计还有两天抵达。”
向北的车队在寒风中赶路,即将抵达边城时,还没有正式交印的《大齐要闻》中的禁酒令的公文,已经第一时间送到了与楚国相邻的关卡。
本就在内禁酒的军营是第一个接受宣传的地方,天气逐渐转为湿冷,不在营中或是不在轮值任务的时候,别说小兵们了,连各个将军都喜欢去烫一杯酒,暖暖身子。边关是对峙防卫之处,也是信息交流之处,对楚国出现的烈酒,可以说交界的各个关城是最先收到消息的。
“老天!”
刚尝到烈酒好处的一些人如丧考妣,“又不会耽误我们训练和守城!”
叫来所有人发出通知的将军咽了口唾沫,月前在越州流传开来的“神仙赠酒”辛辣绵长的味道好像还萦绕在舌尖,久久不散,不得不说,那的确是好酒。
他忍下遗憾,厉声道,“然后被那些牛鼻子在里面下毒,让我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完蛋?”在外检查的卫队小跑回来,汇报进展,边将继续大声道,“很好,你们没有人私藏酒,没有人需要来领军棍!”
由皇帝通过,几部正式联名发出的禁令,虽然顶着的是太平道的名义,但到底有多少关系,谁也说不清。不过,边将从里面看到的却不是楚国烈酒进入齐国会带来什么,而是兵卒们,会不会被这种特殊的酒引诱。
302. 边城 边关风物,腊日安康
边关风声收紧, 十一月底顶着风雪回国的齐国商队,也被扫到了台风尾。
事实上,当一个事物受到关注的时候, 起码证明它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。而在东南防线的核心, 江陵城,来自楚国的烈酒早已成为了各大食肆酒肆的镇店之宝, 饶是在收到禁酒令后迅速开始清理,私贩和偷运的风潮还是屡禁不止。
毕竟, 有利可图。
江陵城外的进城检查队伍已经久久没动,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,但看在灰色城墙上披挂整齐的守城兵卒们的份上,不满的声音有之,但谁都知道, 只要有点脑子,就不会在这个时候闹起来。
“已经等了半个时辰了, 到底还要怎么样才让我们进城?”
苏家的管事踩在车辕上向前眺望, 小声抱怨一句, 回头看看坐在车上装假腿的牛力,压着烦躁,挤出笑容劝说,“牛管事,您手上应当是有身份牌的, 不如过去打声招呼, 好放我们早点过去?您晓得,路上耽误了不少日子了,再晚些,回京就赶不上过年了。”
牛力咳嗽一声, 不为所动,反而提醒他,“江陵城在重点查私贩烈酒,队伍里要是有偷偷运来的,最好现在就去处理掉。查到我们起码还有一个时辰,足够了。”
苏家管事头皮一麻。
两人过往身份不同,但苏合上位后清洗了一遍苏家,管事是聪明人,就算看不上牛力,也会让自己表现出服从。两人唯一的争执在楚国,被热烈追捧又的确有真材实料的各家烈酒,几乎一个照面就征服了饮酒者,在他们深入楚国选择贩回去的新商品的时候,也是一样。
齐国的变化让两国之间的商路变得活跃起来,不再仅仅是楚国单方的倾销买卖,今年冬天路上奔波着的商队比过往多了不止一点,才有了多了一次的行商路线。
由于清颜阁的货物和楚国部分家族签了外销,其他货物也如雨后春笋般,出现了楚国版本,商队赚得不如上次多,这让刚尝到甜头被派来重点关注的随行管事们有些着急。
见过了不一样风景的楚国人没有气馁,而是寻求着新的商机,而烈酒的出现,就是他们一起选择的新的贩卖货物。它足够特别,也足够昂贵。
但这个提议在把握着钱款的牛力这里碰了壁,不管怎么说服,他都不愿意贩。
抱怨和指责在返程的前半途持续了许多天,直到商队在路上打听到国内开展的禁酒,才一个个硬生生打了个寒颤,折回来恭维牛力的远见。
“那怎么会呢?”苏家管事撑着笑脸。
禁止归禁止,私下贩酒的赚头绝对不少。
“咔嚓——”
已经很久没动过的队伍前排,突然爆发出一阵陶瓷碎裂的声响,惊呼和抽刀声夹杂在一起响起,牛力霍然起身,扶着车厢走出去,远远看向前方。
风中带来了不明显的酒气。
“你们做什么!我自己喝的酒,你们也要管?真是没见识的乡下人,胆小怕事,连口酒都怕!”
被带出队伍的人远远看过去打扮还算正派精致,但他粗糙的鞋和发髻暴露了他并不属于楚国士族阶层的真相,模仿扎起的头发只是看起来像士族常束的发型罢了,根本唬不住人。
要么是小士族安排的下属,要么是动了心思赚钱的士族佃户。
驴车也被牵到旁边,牛力看着披甲的兵卒上车抱出来碎裂的酒坛,转向苏家管事,指了指前面的闹剧,在他煞白的脸色里开口,“现在就是还有一个多时辰了,你们到底藏了几坛,最好现在就调头去解决。”
队伍里听到前方的闹剧,发出嘲弄笑声的不在少数,但也有人像齐国这支商队一样,分出几人驾车悄悄后撤。
带人在城墙上巡视的守将,眯眼看清了进城队伍里不断分流离开的人,见怪不怪地挪开了眼睛。
这样心怀侥幸的情况,在过去的几天里时有发生,只要没有被检查到,不算入关,他也乐于放这些人一马。
楚国的烈酒,饶是最能喝酒的人,都不一定能喝完一碗。喝酒误事是必然情况,再加上好酒使人格外眷恋上瘾,军法控制住的军中藏酒问题会不会重演,谁也说不好。而各种烈酒层次不一,但同样偏向昂贵的酒钱,在无力购买时有没有可能让人铤而走险,就更不确定了。
而收缴的烈酒囤积在营中,不能营中知法犯法自己享用,也不能贩卖回去,堆多了弊大于利。把美酒放在馋虫面前,无异于用金钱美女挑战一个人的底线。
真正开始紧抓禁酒,他才发觉,烈酒带来了多么可怕的变化可能。江陵多丘陵,好在土壤肥沃,军屯和民田出产的粮食相当丰富,足以支撑和楚国交流后耽于享乐的士族们的生活,也能让平民们果腹。当然,越过丘陵,平原更多的越州士族们也一样。
但有了烈酒的扰乱,光是他抓起来的酒贩子的汇报里,就有不下五家之前没有酿酒方子、设立酒窖的士族们,扩大了酒窖,填进去了足够一个月吃用的粮食。
虽然上面传来的禁令是针对太平道和道教的限制,但守将总觉得,背后真正的原因,不过是因为粮食。
越州丰产,家底偏厚,还能撑得住这样折腾,他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收藏晚安文学,wawx.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