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: 140-160

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.wawx.net提供的《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》 140-160(第21/36页)

,请求皇帝允许将考试与定品制度结合,从基层选人,从下而上开始胥吏的换血。再一看落款,除了打头的韩尚书令,其他全都是她知道的寒门出身官员,乔尚书的名字写得格外沉重,让薛瑜不禁想起他送的那卷“老骥伏枥”的字帖。

    人总是矛盾的,乔尚书为保自己的官职,能够宁愿把发现的秘密交给薛瑜让她挡枪也不主动站出来,也能在为了更多的人争取向上机会时,寻找他人联名。和乔尚书共事了几个月,对他的文风薛瑜还是认得出来的。

    而更吸引薛瑜注意的,是落款日期。文章成型于正月十五,也是吏部礼部为了应对人数越来越多的考生陷入崩溃的时候。或许,是远超他们想象的报名数量让寒门官员意识到了背后的可能,才抛弃了以往的谨慎,上书皇帝。

    “看来,是儿无状,自以为聪明了。”薛瑜笑着走过去,把奏折重新放到皇帝桌上。

    被猜到背后意义和发展方向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。连能够成为中央官员的聪明人都想不到,那薛瑜想要的从胥吏考试生出的期待就更难出现了。

    考试选拔出的胥吏,虽然可能和士族们的自家奴仆比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、会拍马屁,但在做事上远超过往效率是可以想见的未来。用过高水平的胥吏,再让人用回以前仆似主人的胥吏,恐怕想偷懒的官员第一个不答应。虽然他们也没多少机会偷懒了,引入考核绩效和考试制度两种杀器后,就注定了他们得踏上没完没了内卷的道路。

    皇帝哼了一声,“聪明?聪明怎么还没把行宫的地收拾好?想要赖过春天,也得问问朕答不答应。”

    薛瑜一本正经解释,“儿绝无此意。只是尚未丰收,不能确定冬麦种植与春麦收成结果差距,儿便暂时未报。”

    “谨慎过头就成了胆小。”皇帝点了点桌面,将一张纸条推过来,“朕答应过,待你做成,为你加冠。加冠后去哪处巡查做事,你可想好了?”

    薛瑜心中微紧,看向纸条,纸上只写了四个地名,好在她在查资料的时候恶补了一下舆图和地理记录,不然还看不出这几个城池分别对应着西北、西南、东北、东南四个方向上守卫最严密的边城。

    由于韩北甫和伍明的队伍在西南,自家商队也在西南,薛瑜对西南方向的城池更为了解,甚至闭着眼不看舆图都能说出来相关的优势劣势。而西北方,太子十多年前作为梁王巡查的城池,虽然了解不多,但只要想到太子的死,就蒙上了一层深重的血色阴影。对东北东南的了解就更少了,仅限于知道这个方向拥有良好商路,同时也是开战时最可能受到冲击的部分。

    若只按照手下能调动的人所擅长方向考虑,她手中的人才和预备役人才都更偏向内政,算上和镇守边关的武将的交情,薛瑜的第一选项只有西南。

    但薛瑜没有立刻做出选择,皇帝靠在椅背上,平视着她的眼睛,“很难选?”他的眸光变得危险起来,“你不想去?”

    封王加冠,意味着皇帝的认可,但它从来都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场考试的开始。

    “四座城都很好,但儿对四城了解都不足,恳请陛下允儿逐个分析后,再回答您。”薛瑜答得很镇定,她本就没想过一直留在京城打转,面对加冠后的这场考试通知,只觉得总算等到了意料之中的大石落地。

    “鸣水是第一座城,但它也是许多座城的雏形。儿早就想去边关看看,还要多谢陛下允许才是。而不论儿选择去哪里,在鸣水获得过的成功,鸣水积累下的经验,都能散到各处,让每座城池都能因地制宜地获得发展。”

    鸣水工坊是其他城市复制不了的,但工坊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制造工作岗位和稳住经济,在鸣水可以是工坊,在西南可以是果树。更珍贵的可复制的城市经验,是种植技术、医疗、教育和按劳分配。

    但对四座城不够了解,限制了薛瑜判断哪里更无法参考已有经验,需要她去开开脑洞、薅薅羊毛。她又不是绝顶的聪明人,虽然不怕难,但不去了解城池就直接选择,这是对城的不负责,也是对她自己的不负责。

    “可以。”皇帝点头答应下来,“在你送来收成结果之前,都可以考虑。常修,去,把四城一年来送过来的文书整理整理,给老三在这里加个座。”

    对于皇帝友情提供参考资料,薛瑜十分感谢,但在老板面前加班,就不那么美妙了。薛瑜头秃地回忆了一下碰上过多少次皇帝通宵达旦,深感前些日子折磨吏部加班的报应来了。

    薛瑜主动申请去和常修一起找奏折,却被皇帝否了,“回去换身衣裳,再去量一下,让人多做几件衣裳穿。”

    被反复嫌弃的薛瑜在考院待了七天身上沾了些饭味和墨汁味的衣裳,能在皇帝嘴里提到两次,显然是嫌弃狠了。薛瑜摸摸鼻子,赶紧告退。

    尚衣局薛瑜不是第一次来了,但整个部门都在忙着做一件事的场面,她的确不曾见过。开着门的屋内,架起来的梯形织机上染成红色的丝线层叠向上,隔壁整理和染色蚕丝线的宫女手片刻不停,锤拉金线和描画着花样的宫女借着外面的天光正在忙碌,薛瑜进门时,收获了院中齐刷刷地回头。

    以皇帝的节俭程度看,这样大手笔的一件衣服,不太像他的习惯。薛瑜心底有个猜测浮现,但又不能确定,只能把眼睛从华丽的织锦上挪开,不去想漂亮衣服的事。迎上来的女官盈盈施礼,掩口轻笑,“总算把殿下盼回来了。您回来知会我们一声就是,哪至于亲自跑一趟呢?”

    这话说的薛瑜一怔,听上去好像不是皇帝随心安排的一次做衣裳,而是早就开始准备的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流珠在后面小声解释,“先前殿下在外,又准备着考试的事,奴就都拒了。”

    薛瑜想了一会,才想起来似乎是有这么个事,她埋头查资料写总结,不是大事全都拒绝了。意识到是自己这边的问题,再看有些过分热情的女官们,薛瑜也觉得可爱起来,道了声歉,被女官引着再量了一遍数据。

    眼看女官拿了几个描金的花样在身上袖口领口比较,薛瑜有些紧张地后仰,“这是做什么?”

    女官讶然道,“殿下不知道吗?为您量体,就是为了下个月大典前准备好您的朝服呀。”

    这个朝服,显然和之前薛瑜穿的太子封王前的旧朝服不一样。刚刚在院中看到的布料从眼前闪现,薛瑜把疑惑咽了下去,镇定地表演着一个“八风不动严肃可靠”的皇子形象,全部花样和布匹试过,她才被热情的女官们放走。

    “流珠,去打听一下,尚衣局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布料。”

    门外薛瑜安排着流珠的工作,门内,刚送走她的女官们嘻嘻哈哈笑成一团,捧着心口感叹着三殿下短短几个月像竹子拔节似的,眼看就有了青年的影子。

    “我倒觉得之前三殿下容貌堪比潘安,不怒自威,如今眉眼长开了些,却像是脾气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这样的议论被其他人小声赞叹美色的声音压了下去,没有再继续,和薛瑜只有两面之缘的女官们没意识到,所谓脾气更好,不过是容貌略改,艳光收敛罢了。

    回到观风阁,薛瑜很快拿到了流珠打听回来的消息。十月时尚衣局就已经开始准备新的布料,大部分布都能用库存,但特殊的暗纹和绣样注定了王的朝服外袍不行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在皇帝亲口告诉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请收藏晚安文学,wawx.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